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今日在2018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發表了題為“數字中國的機遇與探索”的演講。
犀利觀點如下:騰訊大股東前幾天才賣一點點,還立刻承諾三年不會再賣,這樣的股東很難找。
小程序,讓作為程序員出身我感到很激動、很自豪。
很多人看不懂騰訊為何砸錢投零售?目前,外界沒人分析得到位。
我們并沒有自己去做零售,我們不做零售、我們甚至不做商業。
京東跑步雞賣貴一點很合理。
演講內容由創業邦綜合整理:⒈我在很多場合也說,這一兩年全球十大市值的企業從原來傳統資源型比如能源、金融、運營商等紛紛變成了科技企業。
十家里面就有七八家科技型企業。
所有行業不管原來是什么,也需要用科技升級、用信息技術提升、轉型升級等等。
最近央視新領導也強調央視需要科技和創新轉型升級。
央視都這么努力,我們做科技企業的還能不努力嗎?回憶十年前騰訊上市,馬化騰說,那個時候所有互聯網企業全部去納斯達克,偶爾有去紐交所。
大家都覺得那邊非常活躍,投資者很多,因為我們也是VIE架構,在國內也沒有辦法,唯一選擇就是香港和納斯達克。
最終我們選擇了香港。
我們堅信,我們雖然當時上市市值很小,估值6億美金,融2億美金,上市之后8億美金,這是很小的。
我們覺得這也無所謂,反正先上了再說,看長遠發展。
最終香港也沒有讓我們失望。
我們的南非大股東17年如一日,到前幾天才賣一點點,還立刻承諾三年不會再賣。
這樣的股東很難找。
⒉我在想為什么最近這幾年各行各業談數字化轉型。
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從2010年前后開始,傳統的PC互聯網迅速轉向移動互聯網,這也得益于智能終端。
就像iphone從07、08年開始普及,到2011年開始大爆發,所有安卓智能手機迅速普及,大量生產。
加上,運營商3G、4G的普及,有終端、有高速網絡,就讓整個社會經濟線上線下迅速融合起來了。
你拿一個手機就可以把線下跟線上服務隨時隨地連起來。
所以我們在很早的時候,2012年我們就開始說二維碼是一個看似很簡單技術,但是是未來連接線上線下一個最重要的橋梁。
所以我們在微信里設計加好友的時候,有意設計成掃二維碼,讓大家知道掃二維碼就要掏出微信。
不用藍牙感應、NFC,就是掃碼,這是最簡單的,反而最容易被消費者認可。
所以線下移動支付也成為新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了。
還有,共享經濟當中的共享單車,如果沒有移動掃碼的話,我們現在就不可能有無裝置的共享單車業態誕生,包括共享充電寶等等也都是有移動支付才有可能產生。
現在,各行各業都想如何利用好信息化。
移動互聯網能夠把生產過程、制造過程升級轉型,包括生產者,消費者。
以前要很多層流通領域,你不知道你的消費者是誰,中間賣給渠道,就失去聯系了。
今天有這個利器后,就可以讓生產者和消費者連接起來,你是制造者,你也可以擁有終端的用戶粉絲。
這樣的思路完全改變了很多組織架構和生產關系。
所以說,中國的數字化進程因為有了這些變化,可以說比發達國家進步的快。
看到中國政府推動也很快,2015年推出“ 互聯網+ ”,到2017年的“ 數字經濟 ”,今年又提出“ 數字中國 ”,我下面簡單快速地講講我們怎么理解數字中國的發展,我想從“一縱”、“一橫”、“一新”這三個角度來解釋我的理解。
⒊從數字中國的“一縱”,先從“ 互聯網+ ”到“ 數字經濟 ”,2015年開始我們一直在講“ 互聯網+ ”或者“ +互聯網 ”,它意思就是說讓每個行業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能夠去改造各行各業,看有什么可以結合創新的亮點。
過去大家認為新經濟跟傳統行業沖突的,是一個互斥的關系。
后來大家逐步逐步認識到它們之間是互補的,可以深度融合的。
很多人說看不懂我們最近幾個月花這么多錢買線下的零售企業股份,展開合作。
包括最近我們發財報,很多分析師也問這個問題。
但外界對這個事分析我覺得還是不太到位的。
我們確實看到很多需求在變化,比如說現在很多零售店,包括超市等等,他們開使用新技術,用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比如微信小程序、公眾號直接掃碼就可以掃出線上店面,就可以直接完成訂單,非常方便。
甚至有很多中間的服務商利用這種小程序來給線下的商鋪提供服務。
我們主要目的是什么呢?為什么我們方案更加開放兼容呢?其實對騰訊來說,我們看重的點是什么呢?我們希望微信用戶能夠和線下越來越多的服務連接,只要能連起來,用得好,這就是我最大的目的。
這里面有什么好處呢?第一,對支付有好處。
支付后面還帶著金融服務。
第二,對云的發展。
云計算的未來是支撐實體行業大數據在云端用AI來處理大數據,我認為是所有企業必須做的。
如果說我們連得好,我們云就更加有優勢。
第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效果廣告。
這么多線下、品牌商,他們過去利用傳統地推也好、發傳單也好、傳統投放廣告也好,效率并不高,大部分錢都浪費掉了。
未來如果用數字化方式,在我們社交體系里面,采用效果廣告的方案會更好。
這決定了我們互聯網未來是否能夠成為以廣告收入為主這樣的平臺,這是非常重要的。
正因為這樣,我們的心態是開放的,我們并沒有自己去做零售,我們不做零售、我們甚至不做商業,我們只做連接器、做底層的東西,用云、AI等這些基礎設施來幫助你。
甚至,我們可以把系統集成也讓給所有合作伙伴,系統集成商照樣可以跟我們合作,你們多年耕耘的精力、很多系統都不會白費,只要再加上我們零配件就可以做的很漂亮方案。
所以現在有一大群開發者生態慢慢成長起來,包括小程序。
我在公司里也說,小程序是我們一個門檻非常高的創新。
我過去是程序員出身,寫了很多年程序,學的編程語言都是美國的。
小程序成為現在中國編程者一個非常熱門的編程環境和正在熱情學習的語言環境。
你去書店或者網上書店一搜小程序,大量的開發、應用的書籍就已經出來了。
可能外界不覺得怎么樣,我作為程序員出身會感到很激動、很自豪。
⒋其實縱向深化融合還有很多例子,智慧零售只是其中一個。
還有工業化,多企業把制造和互聯網進行整合,原來他是生產者,他很擔心被超越,擔心同類企業做的更好。
包括汽車行業,現在汽車行業希望是把從汽車制造商變成以后出行服務商,他不甘于以后只是生產車。
未來,汽車的需求量不大或者共享經濟非常發達,以前汽車大家使用時間可能只有不到10%時間,因為你自己用。
如果共享化使用時長10倍、20倍增長,新車購買需求就沒有那么大了。
干脆做出來直接提供服務。
這樣就需要有互聯網連接,需要知道怎么運營出行服務。
企業就要靠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來轉型升級。
農業也有很多需求,消費升級,中產越來越多,大家都希望農產品更加可靠,除了可追溯源,對質量要求也提升了。
比如現在雞都是速成的,45天養成,從出生到宰殺45天。
這個肉質能好到哪去?你說我多花一倍錢,買一個90天養的雞能不能做到,這個需求很好。
按照過去,養殖場沒法弄。
但是如果有需求,有信息手段,有訂單,我就要90天雞,就要散養,要運動步數要多少步的。
京東賣跑步雞,還有透明指標。
它真的跑了多少步,賣貴一點很合理。
消費升級之后,很多人有個性化差異化,農業、工業跟消費者連接起來,這些差異化需求的滿足就會變得可行了。
因為過去沒有這個手段。
養雞的人可能會感到,我多養兩天雞,我就虧了,因為別人不這么干。
這是因為大家都沒有透明的指標,看不清質量,或者有這個需求的消費者養雞人不知道,也拿不到訂單,以后這些都會得到改變⒌下面講講“一橫”,就是數字化從經濟擴展到民生、政務等領域,橫向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成為整個數字中國。
比如交通、醫療、教育等領域,雖然它們是產業,但也會涉及很多民生問題,也是政府最關心的問題。
這里面有大量互聯網+和數字化的機會。
今年廣東省給我們一個任務,讓我們做“數字廣東”,可以說是我們廣東省一號工程,給我壓力很大,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成功了,可以去各個省推廣。
兩會期間,我正好坐在馬省長后面,前面一排都是各個省的省長,我積極去談方案,馬省長也幫助推廣。
很多省都表達了意向,他們也希望我們過去發展。
還有個例子是,我們幫助云南省做了“一部手機游云南”。
一部手機可以把整個旅游所有的信息、數據匯集起來,包括大家在旅游中抱怨的不透明、宰客等問題。
比如有些酒店、餐飲,覺得你去玩一次,反正你再也不來,就宰你。
現在針對這些亂象,我們完全可以用信息化的手段管起來,讓游客在手機上評分,也可以“一鍵投訴”,政府配套建立一整套投訴處理機制,可以迅速跟蹤進度、跟蹤到位。
信息透明后,整個體系都非常到位的話,大家的旅游體驗會非常好。
我們在3月1日在在北京開了發布會后,很多省市,特別是旅游大省,關注旅游的直轄市也很感興趣。
因為旅游產業也屬于消費升級后,正在爆發巨大需求的產業。
這里面痛點非常多,大家出游可以感觸到很多痛點。
這些都可以用信息化解決,而且可以做很多事情。
⒍最后我想談談“一新”。
這次兩會,有一段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靠的是創新,創新靠的是人才。
這個邏輯很對,非常有道理。
聯想到我們深圳,包括粵港澳大灣區,我在過去兩年也提了這樣的建議,今年也有,我希望提一些具體的,包括能不能做一個粵港澳身份證,比如叫“E證通”。
因為現在香港、港澳他們覺得在內地,比如用不了移動支付,主要問題是什么呢?主要問題是我們很多內地的互聯網服務,包括金融服務對港澳的身份證認證不了,不像我們內地的身份證有公安部系統可以連,提供服務的時候可以識別你是誰,知道對不對。
但是港澳地區現在系統沒有連通,所以用不了我們內地的這些服務。
但是,我們要講大灣區,總不能灣區內互相身份都不認吧,包括出入境能不能再簡化流程,能不能用電子證件就可以通行等等。
咱們先不談大的,最基本的人才流動能不能解決。
這些都是跟人才、創新有關系的。
另外,我們還希望培養年輕人,粵港澳大灣區他們孩子交流,因為最大的隔閡還是文化的隔閡。
大家很多年沒有太多往來,要讓孩子們、青少年互相熟悉和認可,未來才能真正融合,我們需要做一些事情。
所以,我們去年搞了一個夏令營,請了港澳和廣東三地的學生參加夏令營,參觀深圳很多企業的科技成果,包括大疆、萬科等等。
今年我們還會繼續辦,香港大的企業,哪怕是房地產也有很多創新,也有科技成分,他們也愿意出錢、出力、出資源讓孩子去他們企業看一看等等。
以后,也希望深圳更多的企業一起來參與。
總之,數字化轉型對未來是一個重大機遇和挑戰,按我的理解,“ 互聯網+ ”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數字中國或者網絡強國是目的。
最后想說四個觀點:第一,中國實體經濟要走向數字化舞臺,成為真正的主角,借助互聯網這種工具箱和新型基礎設施實現轉型升級。
第二,公共服務,就是民生、政務等領域也要通過數字化升級,解決社會痛點,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
第三,希望大灣區能夠抓住數字中國機遇,跨界創新,打造世界級灣區。
最后,希望數字中國建設能夠加速全球數字化進程,為世界提供“中國樣本”和“中國方案”。
謝謝大家!
下一篇:快手CEO宿華:不會推諉責任逃避監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李寧”的十年一夢與三年歸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